平衡木歷史 起源于公元前的羅馬時代。18世紀末,德國體操家將其用于體操訓練的輔助器材,后傳入歐美國家。最初平衡木為圓形,兩端及中部用支架支撐。19世紀初,德國體操家古茨穆特斯將平衡木設計成平面,置于地上。1845年成為女子體操項目。平衡木為方形木條,長5米,寬10厘米,距地面高1.20米。平衡木決賽時每隊最多兩名運動員參賽,只有在團體賽中平衡木成績排位前八名或前六名者才有參賽資格。只比自選動作。將運動員在團體賽中規定動作與自選運動總得分的二分之一,加上平衡木決賽中自選動作的得分,作為最后得分排列名次,得分高者名次列前。滿分為20分。從1992年奧運會起,團體分不帶入單項賽,僅以自選動作的比賽成績確定名次。滿分為10分。1952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平衡木是女子體操項目之一,1952年第15屆奧運會開始,列為比賽項目。平衡木在18世紀起源于德國,既而傳往歐美各國。平衡木表面狹窄,對運動員完成動作的準確性和控制身體平衡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平衡木的動作包括各種跳步、轉體、波浪、平衡、造型及技巧翻騰,并組成成套動作。它1952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到20世紀80年代,平衡木運
體操項目中女子是:平衡木/高低杠/ 男子是:單杠/鞍馬/雙杠/吊環 男女都有的是:跳馬和自由操
是木頭做的,但是在木頭的外邊包著一層東西,所以摸上去與木頭的感覺不一樣.
不用這樣子的,在機體首尾加裝另外的雷達不僅提高了成本而且增加了設計難度。增加另外的雷達就不得不考慮電磁兼容性問題:為了方便雷達波的接收和分析就不得不使用相同波段甚至頻段的雷達天線,而避免這種同頻段雷達間的干擾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現在看到的預警機,比如空警2000其機頭雖然有為數眾多的探測天線但他們都處于不同頻段,與主雷達陣列天線頻段也相差很遠,實現電磁兼容比較容易。 現在解決平衡木預警機直列式相控陣雷達天線陣列方向性問題通行的做法是:在設計時通過改變陣列天線單元的排列方式從而改變天線輻射的方向圖,使其做到“端射”,也就是在天線陣列的前端和尾端也能發射出高頻電磁波,從而彌補平衡木方向性過強的問題。但是這對設計自動化,生產加工工藝,電磁波,雷達數學模型要求很高,目前這是大家研究的方向,還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真正生產出這種廉價且有完美方向性的天線陣列。
一般她們在訓練的時候木上會墊東西的,比賽的時候就沒辦法了 不過有的動作可以用手支撐緩沖下 沖擊力不是很大
為什么兩者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是統一而是對立呢?我覺得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工作是學習的過程,學習是為了更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