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能,至少有鹽味吧,哈哈哈
不全是青豆,有瓜子仁……我是給我老公買的他發視頻給我看,我感覺蠻多的,他說有兩斤多。
你放放心心吃,甘源青豆肯定不是非轉基因大豆做的
可以啊 《本草綱目》谷部.卷25"豆腐”云:“凡黑豆、黃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綠豆之類,皆可為之。水浸,硙碎。濾去渣,煎成。以鹵汁或山礬葉或酸漿醋淀,就釜收之。”其生產過程是:選豆一浸豆→磨豆→濾漿→煮漿→點漿→成型,這也就是傳統豆腐生產的基本過程,分述如下: 選豆 大豆是做豆腐的理想原料。春秋戰國時,大豆曾被作為主食利用,后因大豆含有一些有害物質,如胰蛋白酶抑制素、皂角素等,人食用后容易產生腹脹、消化不良,因而限制了大豆作為主食的發展,而轉入蔬餌膏饌。不過,大豆生產還是比較普遍,因而豆腐原料十分豐富。李時珍說“凡黑豆、黃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綠豆之類,皆可為之”,但他首選的還是“黑豆、黃豆”,其實“白豆與泥豆”也是大豆,不同品種而已,蛋白質含量較之前者要低。至于“豌豆、綠豆之類”雖皆可為之,但其蛋白質含量只有20%~24%,約等于大豆蛋白質含量的一半,做豆腐未免得不償失。
屬于 五谷 粟、豆 、麻、麥、稻 古代所指的五種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后者有麻無稻。古代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無稻。 五 谷 史 話 萬國鼎 一、五谷是什么 “谷”是“谷”的簡體字,原來是指有殼的糧食;象稻、稷(jì計,即谷子)、黍(亦稱黃米)等外面都有一層殼,所以叫做谷。谷字的音,就是從殼的音來的。 “五谷”這一名詞的最早記錄,見于《論語》。根據《論語》的記載:二千四百多年以前,孔子帶著學生出門遠行,子路掉隊在后面,遇見一位用杖挑著竹筐的老農,問他:“你看見夫子嗎?”老農說:“四肢不勞動,五谷分不清,誰是夫子?” 親愛的讀者,你分得清五谷嗎? 五谷的意思是指五種谷。比《論語》更古的書如《詩經》、《書經》等里面,只有“百谷”,沒有說“五谷”的。從百谷到五谷,是不是糧食作物的種類減少了呢?不是的。當初人們往往把一種作物的幾種不同品種一個個起上一個專名,這樣列舉
豆苗種植方法如下:1.選用優種 宜選用豆苗產量高、生長速度快、苗粗壯、品質好的豌豆種,如青豌豆等。為保證較高的發芽率,很好采用當年生產或貯存一年的新鮮種,并要注意挑除殘破、蟲咬、畸形、癟粒等種子,以防在生產中發生爛種、霉變現象; 2.浸種催芽 播種前,將選好的種子放在55℃的熱水中不斷攪拌浸泡約15分鐘,待水溫降至25℃左右時,加入500倍的農保贊1號液肥,繼續浸種5~6小時;撈出、用濕布包好,置于20~25℃條件下進行催芽;當有70%左右的籽粒努嘴時,即可播種; 3.上盤播種 用于栽培的塑料育苗盤或馬口鐵焊制的鐵盤(規格是長、寬、高分別為60、25、5厘米),要先用3%~5%的漂白粉或石灰水進行消毒,再用清水沖洗干凈。在盤內鋪放兩層潔凈的白綿紙或無紡布,以使之吸水均勻,保持溫度。將種子均勻平撒于盤中,每平方米1500克左右(以干籽量為準0。播后噴一次20℃的溫水,把盤擺放在育苗架上; 4.科學管理 上盤上架后,用黑色塑料膜覆蓋(也可利用暗室生產),促使芽苗在黑暗中生長。每隔
8千克青豆和9千克菠菜共值16.8元,9千克青豆和8千克菠菜共值17.2元,求青豆和菠菜的單價? 根據條件 那么 8千克青豆和9千克菠菜+9千克青豆和8千克菠菜=16.8+17.2=34 也就是17千克青豆和17千克菠菜一共是34元 那么1千克青豆和1千克菠菜=34÷17=2元 那么8千克青豆和8千克菠菜=2×8=16元 因為8千克青豆和9千克菠菜共值16.8元 所以1千克菠菜為16.8-16=0.8元同理1千克青豆為17.2.-16=1.2元 青豆的單價1.2元/公斤菠菜的單價0.8元/公斤 很高興為你解答,祝你學習進步!【循序漸進】團隊為你答題,有不明白的可以追問!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點擊下面的【選為滿意回答】按鈕,謝謝!